交叉融合 能力为要: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来源:文法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0

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推荐书

       成果名称:交叉融合能力为要: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薛长礼、周俊良、陈娜、和育东、周艳玲、张菊、张懿奕、陈星、孙革、刘勇、朱天阳、孟凡星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北京化工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推荐时间:2025年10月11日

  成果科类:综合-15

  代码:150113

  序号:10010014

  成果网址:https://wfxy.buct.edu.cn/2025/1013/c14975a211582/page.htm

  编号: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

二〇二五年


                        一、成果简介


成果曾

获奖励

情况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21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

国家级一流

教育部

2021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一流

教育部

2021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一流

教育部

2020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

国家级一流

教育部

2019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

国家级一流

教育部

2021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

省部级一流

教育部

2020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产品设计

省部级一流

教育部

2025

交叉融合能力为要: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北京化工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北京化工大学

2024

通专贯通,艺工融合,沁润心灵——理工类大学以美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

2019

北京化工大学教学名师

校级

北京化工大学

2023

逻辑学与思维训练

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

北京市教委

2023

大学英语写译教材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4

全国法律英语大赛

三等奖

全国法律英语大赛组委会

2024

第十五届北京市模拟法庭大赛

三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3

第十四届北京市模拟法庭大赛

三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1

第十三届北京市模拟法庭大赛

二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4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

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北京市教委

2021

第五届“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三等奖

第五届“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组委会

2019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团体赛)

一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4

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会

2021

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大赛

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会

2020

第四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

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8

第三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

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8

第七届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

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北京市教委

2021

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

一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4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

三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3

第二届“外教社杯”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国际胜任力大赛

三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3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

金奖

北京市教委

2022

25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一等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二等奖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成果起止时间

  开始:2017年01月10日    完成:2021年01月10日

主题词

  新文科;实验教学;体系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1)成果简介
     针对理工类大学文科实验教学学科专业壁垒高、资源共享程度低、实验室建设滞后、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成果以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依托2018年启动的新文科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一体化推进文科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集成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了分类分层分课群分模块的“四分”实验教学体系。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理工科大学文科育人功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一是深化了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形成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打破院系壁垒,文法学院、经管学院、数理学院、艺术系等学院的11个专业实施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的大类人才培养,增开实验课程,增加理论课的实验学时,突出了实验教学地位。主持完成了《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等2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和5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写实验教材30余部,开设文科实验课程60余门,形成学年递进式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二是强化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运行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平台。教师聘任上岗专设实验教学教师岗位和实验员教辅岗位,组建教学名师牵头的实验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实验教学。3000余平方米的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分期建设,全面运行,涵盖文科案例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施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高质量平台。
     三是贯通联动第一第二课堂,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成效。打通学生培养闭环,注重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萌芽杯、挑战杯、各类学科竞赛、案例大赛等一系列深度融合的实验教学活动,参与学生覆盖全校各学院。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是解决了理工类大学文科实验教学壁垒问题。探索文理交叉实验教学模式,发挥理工类大学文科人才培养的理工底蕴和学科优势。立足于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功能,建设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克服重复建设弊端,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使用。
     二是解决了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落后问题。建设了文科综合实验中心25个文科实验室,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三是解决了文科实验教学成效不明显问题。加强数字赋能,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树立全过程实验教学、全过程考核评价的理念,完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1)针对理工科大学文科实验教学学科专业壁垒高、教学资源共享低的解决方法。一是实施大类人才培养。秉承新文科建设理念,经管学院与数理学院实行文理交叉的大类人才培养,文法学院与经管学院实行文文交叉的大类人才培养。通过大类培养消除文理壁垒、学科壁垒和专业壁垒,充分发挥理工科大学文科人才培养优势。二是综合打造一流实验课程,协同推进实验教学。按照“以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模块化任务为教学单元,递进式分步实施”的课程设计理念,将单科课程中的实训按照能力培养要求系统集成,综合打造一流实验课程,通过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逐步升级、递进连贯的多模块教学内容,协同推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2)针对文科实验室建设滞后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统筹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优化整合资源,理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管理机制。根据新文科要求,统筹文科实验室建设顶层设计,优化整合全校资源,建立主体明确、权责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校院系三级联动,学科专业有机互融的文科实验中心管理架构,并不断探索完善管理机制。二是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建设文科实验室。先后建设了社会科学调研访谈文献统计实验室、文科案例分析实验室、智慧政务实验室、学科交叉创新实践中心、大数据分析实验室、ERP&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摄影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新媒体影像实验室、互动娱乐与创意动画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持。三是加强产学研协同,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实验教学,实施了5个教育部高教司产学研项目,构建学校与多部门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打造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有力推进了实验教学。
3)针对文科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加大数字赋能,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加大数字赋能,推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项目化教学,采用“情景依赖—软件仿真模拟—实践体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二是开发建设实验教学资源。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材,编写实验教学案例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三是改革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评价。充分运用系统软件和大数据技术,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根据系统运行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和使用、信息资源整合、实验活动综合表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成果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1)教学体系创新。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围绕实验教学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论文,完成了教育部新文科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项目。以“文理交叉,文文交叉、学以致用、实验育人”为教学理念,突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注重能力培养,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引导文科专业之间以及文理专业之间走向综合、交叉互动、集成协同,建设文科专业系统性、模块化、递进式的纵向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和跨专业、集成化、融合式的横向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创新。加强数字赋能,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方法,推进“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递进式项目化改革。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技能训练性、学科认知性实验项目,在知识运用、基本实验操作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综合性、探索性实验教学项目,以问题为导向,利用专题研究、实验引导为主,促进学生掌握实验实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利用实验设计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培养科学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主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外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教学平台建设创新。按照新文科理念,加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机制,调动学科专业积极性,协同建设文科实验室,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全面运行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打造高效率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强化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聘任上岗专设实验教学教师岗位和实验员教辅岗位,组建教学名师牵头的实验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创新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平台建设机制,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验教学,通过产学研项目构建学校与多部门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持续提高智能水平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安全应急法律、公共安全治理、文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成果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1)全面提升新文科专业建设质量。通过优化14个专业培养方案及420门课程大纲,引导师生加强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版30余部教材,助力学校获批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成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称号。2021年以来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北京市人文知识大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等荣获国家级特等奖2人,国家级一等奖14人,国家级二等奖70人,国家级三等奖115人,省部级一等奖23项,省部级二等奖28项,省部级三等奖39项,省部级优秀奖62项,校级获奖2720人。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400余项,参与学生2167人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文科创新拔尖人才。北京化工大学每年毕业800余名文科学生,新文科建设注重文理交叉、文文交叉,在开展理工科知识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文科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实验教学课程和实验教学课时,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推进“课堂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四年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用人单位对北京化工大学文科毕业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文科实验教学综合体系在行业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作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校联盟牵头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获得教育界同行广泛认可。学校积极推广相关经验,分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在获评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交流理工类大学文科实验综合教学经验,扩大了成果应用范围,提高了受益程度,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引领全国石油化工类院校文科教育的发展。
4)校企紧密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了全社会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北京化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项目化实验教学。项目化实验课程包括拓展训练、课题研究、应用软件实践等。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强化案例讨论、角色体验和情景模拟,融理论讲授与实验引导于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务结合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文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北京化工大学探索并实践了“交叉融合能力为要”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行业示范、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文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薛长礼

性别

出生年月

1969年03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91年07月

高校教龄

19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教学,法学教育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3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
202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作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协调、推进,主持教育部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2021BHWXKJ02),通过文科实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负责北京化工大学文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指导1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获得“青创北京”挑战杯三等奖。
2.负责文法学院与宏德书院、经管学院大类人才培养工作,修订完善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3.作为负责人,负责文科实验室建设、实验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2019年被评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学名师,2020年被评为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2021年被评为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党员,2022年主编出版了实验教材1部。主编实验教学案例集1部。
4.主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以优秀结题。
5.组织实施学校美育教学改革,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24年度中国石油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6.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负责人,主讲法学专业核心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7.作为负责人,每学期组织一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文法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接研讨会,协同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签名:

      

 


第(2)完成人姓名

周俊良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08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90年08月

高校教龄

35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师/艺术设计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2024年,获英国生态设计奖优秀指导教师、新加坡金沙设计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米兰设计周评审委员会专家及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3年,获北京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优秀奖。
2023年,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百师进百村”优秀策划方案及优秀“百师”团队奖。






    主持开设北京化工大学“艺术素质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设计师、知名学者等来校做美育讲座,系列讲座为全校师生美育培养方面做了积极贡献。
    指导学生获得英国生态设计奖、新加坡金沙设计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BICC中英国际创意大赛、第五届香港大学生当代设计奖、中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等国内设计竞赛奖项数十项。
    出版教材《设计素描》并获得校级优质本科教材一部。指导学生获得“紫砂壶(中国传统文化)外观设计”国家专利一项。
    主持完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百师进百村”花塔村项目,并获得 “和静花塔”优秀策划案及优秀策划方案优秀“百师”团队奖。
    主持完成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助力北京乡村振兴,并在光明日报纸质版刊载文章“发挥智库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本人签名:

      

 


第(3)完成人姓名

陈娜

性别

出生年月

1988年03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2016年07月

高校教龄

9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工商管理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12 北京市高等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1.负责经管文科实验室教学工作,开设“企业资源沙盘模拟”,“金融实验”等数十门实践课程;
2.依托实验室,开展本科生竞赛工作,承办中国碳中和创新大赛。学院学生年获得教育部指标点赛事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部级近百项。

本人签名:

      

第(4)完成人姓名

和育东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11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86年07月

高校教龄

17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法学专业教学与科研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9年,第十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作为法学专业负责人,2019年以来主持制定和修订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
2.主持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理工类院校跨学科培养法治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编号:2021050006),探索法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及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3.发表教改论文《高校法学专业课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制度创新》,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4.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度“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全程英文)获得优秀奖。
5.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二等奖。
6.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北京化工大学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选拔赛产业命题赛道二等奖。

本人签名:

      

 


第(5)完成人姓名

周艳玲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年0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88年06月

高校教龄

37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学科研、公共管理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优秀出版物一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年科研成果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3年获得北京优质本科教材。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慧政务实验室》,促进公共管理与数字技术、环境治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主持科技部高端人才引智项目《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实践与研究前沿》,以主持的科研课题推进实验室的工文融合研究,推进学科交叉方向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实践,组织策划“北京化工大学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调研机会,深入了解基层治理场景,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专业案例予以分析。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2021年5月获得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0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报告获得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2021“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得三等奖;在第二届“行观天下杯”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二届“寻是杯”北部地区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负责本成果于公共管理类专业设计、组织、实施,负责本成果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学理念的确立与贯彻;负责公共管理专业师生交流活动的规划与组织;负责实践教学学术交流研讨。

本人签名:

      

 


第(6)完成人姓名

张菊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年02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98年07月

高校教龄

23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英语专业教学及科研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英语专业组全国特等奖指导教师;
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英语专业组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北京赛区)三等奖指导教师;
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北京赛区)三等奖指导教师;  
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演讲比赛铜奖(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北京赛区决赛特等奖指导教师;
2024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省赛 北京赛区英语组 综合能力赛项铜奖指导教师。






1)2021年至今,积极建设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校外实习基地——“《英语世界》杂志社翻译实习基地”。每年为40多位英语专业本科生提供翻译实践平台和机会。翻译实习基地实践成果丰硕,已编译“一周热闻”等栏目120多期,中英文合计37万多字,全部面向社会发布,社会反响好,对提高英专和学校声誉有积极影响。校内实践方面,为我校国际处处理外事翻译相关事务,得到良好反馈。
2)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2024年,指导英专21级李雨鸿同学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 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省赛 北京赛区英语组 综合能力赛项铜奖;2024年,指导英专21级同学刘然、王连宝分别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电力人文学术英语论坛优秀奖;2023年,指导英专21级曹禹轩同学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演讲比赛全国二等奖,同步摘得北京赛区金奖。
3)科研
2024年发表专著1本,《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小说研究》(22.8万字)。
2022年主持横向项目1个:“科技资讯机译准确性研究”。
2022年至2024年发表译文6篇:  
《悉尼一日游》,《英语世界》2024年第7期,第18-23页。
《体验纽约一日游》,载《英语世界》2023年第12期,第24-29页。
《爱尔兰都柏林一日游》,载《英语世界》2023年第6期,第28-33页。
《巴黎完美一日》,载《英语世界》2022年第12期,第24-29页。
《我的工作》,载《英语世界》2022年第9期,第45-49页。
《离岸》(节选),载《英语世界》2022年第3期,第13-16页。

本人签名:

      

 


第(7)完成人姓名

张懿奕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年05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2012年07月

高校教龄

14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美育通识教育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4年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主持创设人文素质教育教学5间实验室的文化环境。设计并组织学生运用书法、传统绘画、篆刻、陶艺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艺术展品,展现我校人文素质教育求真、启善、崇美的育人内涵。
2)主持科技-人文活动工坊工作。设计活动主题、邀请专业指导教师和组织活动开展。活动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为目标,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审美,赓续务实求真严谨的工匠精神传统。
3)参加校级教改《理工科大学构建高质量文化育人体系研究》,通过结项验收;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立项课题,结项“优秀”。
4)获得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示范性项目一等奖《通专贯通,艺工融合,浸润心灵——理工类大学以美育人体系的探索素与实践》。

本人签名:

      

 


第(8)完成人姓名

陈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7年01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2013年07月

高校教龄

12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大学英语教师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9年 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北京三等奖






     担任语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辅助进行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注重以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培养理工科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文化元素,在翻译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辅助教师进行学生演讲比赛等大赛的备赛,在课堂环境下组织多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中,主要负责语言实验室新文科实验教学的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结果统计和数据分析。

本人签名:

      

 


第(9)完成人姓名

孙革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年0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93年07月

高校教龄

32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运动健身理论与实践,足球教学与训练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承担《运动营养学》、《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运动按摩》、《运动处方》、《足球》等专业课程教学,负责社会体育系实验室建设,主持校级教研课题-“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体育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该项目提出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目标,在完成各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及已有的实验条件,在校内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比如:让学生参与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这是《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之一;指导学生参与公共体育教学,让他们为体质较差学生设计健身运动处方,这也是专业课程《运动处方》的实验教学内容之一;结合学生在毕业实习任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实验内容延伸至校外,让他们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参与昌平区中小学体质测试工作,为他们走上社会后为社会特定人群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体学生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同步得到有效提升。

本人签名:

      

 


第(10)完成人姓名

刘勇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年01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1993年07月

高校教龄

32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体育教育、体育产业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本人为学校体育部负责人,负责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群体等工作的实施与落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近年来,我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1)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不断引进学生喜爱的专项课程,从原来的十五门达到目前的十九门专项体育课程,已初步形成了人人掌握一门专项体育技能的良好景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一拳”特色课程的建设,推广每位一年级学生学习掌握24式太极拳,逐步形成北化学子人人会太极的良好氛围。
2)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施,全面落实大一、大二“奔跑在北化”校园长跑活动,每学年每人完成跑步公里数不少于100公里。将课外体育锻炼完成情况列入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并执行课外体育锻炼不达标,体育课程不及格的一票否决制。  
3)建立健全体育评价综合考核机制,将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外锻炼、体测权重项目全部纳入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课外体育锻炼不达标、体测不合格者均不能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多项举措推动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从19年的84%提高到2024年90.7%的良好水平。
4)由于管理措施得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队不断创出佳绩。近五年来,我校体育健儿共获得国际比赛冠亚军16项,全国冠亚军 20 项,北京市冠亚军227项。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校争得了诸多荣誉。
同时、学校阳光体育代表队从2019—2022连续四年荣获“首都高校阳光体育联赛评比优胜学校“。2020年度更是取得全北京市高校各类竞赛综合团队总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本人签名:

      

 


第(11)完成人姓名

朱天阳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年01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2005年07月

高校教龄

16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师/产品设计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2025年,获北京市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2024年,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年,获米兰设计周优秀指导教师奖;2024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12获北京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优秀奖。2023年,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百师进百村”优秀策划方案及优秀“百师”团队奖。






     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等教育部认可设计竞赛奖项数十项。主持课题研究包括北京五彩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视觉设计、新式VR电动自行车机构及外观设计等。近三年发表论文四篇。参与北京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文化产业助力北京乡村振兴,参与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漫画史研究,参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百师进百村项目,并获得优秀策划方案和优秀“百师”团队奖。学科交叉项目中,与北化化工学院合作超重力反应装置设计项目、与机电学院合作切粒机数字孪生等。

本人签名:

      

 


第(12)完成人姓名

孟凡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5年10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参加工作时间

2012年07月

高校教龄

13

专业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文科实验室教辅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辅助开展文科课程实验教学,维护文科实验室软硬件设备,负责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优化实验室环境,完成文科实验室和语音室硬件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对各类实践教学研讨会、讲座、调研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 
     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全流程管理工作,保障项目有序开展,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每年整理大创及学科竞赛数据并撰写总结,为项目成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体系,推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在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项目中,负责项目申报书、总结等起草工作,整理相关佐证材料,提供文科实验室、大创、学科竞赛的各项数据、成果统计及分析等内容。

本人签名: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1)完成单位名称

北京化工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邮政编码

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实施“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战略,高度重视文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围绕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一是深化了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形成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打破院系壁垒,文法学院、经管学院、数理学院、艺术系等学院的11个专业实施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的大类人才培养。通过优化14个文科专业培养方案及420门课程大纲,引导师生加强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开实验课程,增加理论课的实验学时,突出了实验教学地位。主持完成了《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等2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和5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写实验教材30余部,开设文科实验课程60余门,形成学年递进式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二是强化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运行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平台。教师聘任上岗专设实验教学教师岗位和实验员教辅岗位,组建教学名师牵头的实验教学团队,全面负责实验教学。3000余平方米的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分期建设,全面运行,涵盖文科案例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施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高质量平台。

三是贯通联动第一第二课堂,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成效。打通学生培养闭环,注重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萌芽杯、挑战杯、各类学科竞赛、案例大赛等一系列深度融合的实验教学活动,参与学生覆盖全校各学院。

通过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助力学校文科获批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称号。2021年以来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北京市人文知识大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等荣获国家级特等奖2人,国家级一等奖14人,国家级二等奖70人,国家级三等奖115人,省部级一等奖23项,省部级二等奖28项,省部级三等奖39项,省部级优秀奖62项,校级获奖2720人。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400余项,参与学生2167人次,获奖2720人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每年向社会输送了800余名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文科创新拔尖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单位盖章:

      


              四、推荐、评审意见









本成果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积极探索并实践“交叉融合、能力为要”理工类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团队、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高了学校文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团队成员政治立场坚定,无违法违纪情形和师德师风问题、无负面社会形象。
    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党委(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组组长签字:

      

 




附件1: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

附件2: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支撑材料.pdf

附件3:202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视频展示.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