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部署,紧扣北京城市总规“减量发展”与“民生提质”的双重要求。2025年7月22日,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首都“疏整促”专项行动社会实践团将“行走的思政课”延伸至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交流和讲座宣传,实践团成员深刻领略了大栅栏街道在精细化治理、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发展成果。
实践团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讲解下,实地走访中国书店、杨梅竹斜街、姚江胡同、观音寺片区等地,深入体会大栅栏街道在“共生街区”理念的指导下,围绕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两大任务,通过“一院多户、功能复合”的创新模式,将传统院落改造为集居住、文创、商业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不同维度地展现了“疏整促”行动在不同场景下的实践模式与经验启示。不仅为首都老城保护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鲜活样本,也为后续实践团进行首都“疏整促”专项行动的研究积累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资料,更为成员们未来投身实践、在社会化服务中检验真知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实践团走进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将思政课堂延伸至基层治理一线。在这里,研究生们看到党建引领下社区服务的 “双轨并行”:既有针对本地居民的文化活动、便民服务,让老街坊们在合唱班、书法课中感受归属感;也有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设置的休息区、技能培训站,用贴心服务破解 “新业态从业者融入难” 的问题。
“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精准对接需求的服务。” 同学们在讲解后感叹,“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明白,‘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便民举措里。”
而后,实践团成员们秉持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法学专业的优势,深入社区,面向街道居民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守护资金安全”主题宣讲。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了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等常见骗局的识别技巧,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维权途径,帮助居民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现场反响热烈,多位居民表示:“这些知识非常实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一定会提高警惕!”此次宣传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反诈意识,彰显了高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暑期 “行走的思政课” 的重要站点,大栅栏街道的调研让研究生们深刻感受到 “以人为本、科技赋能、文化引领” 的治理智慧。从老城保护到民生服务,从党建引领到专业实践,每一步行走都在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关注社会治理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