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来源:文法学院发布时间:2024-07-04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文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6月21日下午,文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东区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分享了文法学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进行了专题研讨。



  文法学院张建伟院长、张亮书记、薛长礼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兵书记出席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丽荣主任及其团队、文法学院各专业负责人、课程思政示范课主讲教师代表、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获奖教师、英语系及其他系部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文法学院专业负责人张菊主持了研讨会。



  张建伟院长致开幕词,代表文法学院欢迎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两院联合举办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回顾了两院在教学合作和科研项目合作中取得的成绩,介绍了文法学院课程思政近期工作进展,指出英语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


  随后,文法学院英语专业三名教师分别以所授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和经验。



  杨洪老师做了“以产出为导向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主题发言,介绍了《高级英语阅读(II)》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融合。杨洪老师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语人才培养应侧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做出新的贡献。《高级英语阅读(II)》设置了“分析阅读”、“全球视角”、“中国特色话语”三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多元评价、扩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中国特色话语能力;通过多模态演讲、短视频等多种产出形式,鼓励学生以国际人士为目标受众传播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与经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最终实现“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智慧”的教学目标。



  王鸿雁老师做了“阅读启智,思政铸魂——探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主题发言。王鸿雁老师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英语专业《新国标》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思辨与思政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阅读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塑造,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辨性阅读中,应通过“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探索文本的隐含意义,分析文本逻辑,同时把思政元素融入问题中,实现情感认同和价值引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而思政教育又为思辨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和道德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敬老师做了“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以《英语演讲教程》第三单元为例”主题发言,以“三进教材”“文化自信”单元为例,分享了在传播中国声音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尝试。张敬老师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文化软实力的课堂学习和讨论,激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听众分析法解读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人群特征、态度情感、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利于共鸣、让听众利益最大化,从而提升演讲效果。张敬老师强调,演讲课堂教学应充分盘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注重读-写-说-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少一些“宏大叙事”,多一些“以小见大”,从身边人、身边事搜寻动人的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代表教师就主题发言进行评议。各位老师对文法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课程思政教学有广度、有深度、专业度高,建议英语专业老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继续挖掘文史元素、现实元素、外国文化元素和个人元素,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西方既有理念,以国外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特别是当代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丽荣主任和文法学院英语专业负责人张菊做总结发言。张丽荣主任祝贺本次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指出文法学院对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感谢主题发言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细致点评,强调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专业负责人张菊感谢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充分肯定英语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成绩,表示要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继续加深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