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2022年6月22日文法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线上会议举办了第三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题交流研讨活动,会议主要分享了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冯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代表及文法学院各系部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系部教师代表近90余人参加了会议,文法学院法学专业负责人和育东主持会议。
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文法学院法学专业负责人和育东首先欢迎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教师的参会,同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法治元素”,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共同提升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推动法学专业在建设国家一流专业的进程中迈上新台阶。
接下来,文法学院法学专业三位老师,分别就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进行主题发言。
李超老师首先进行了“民法教学中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主题发言,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表示专业课虽然不是思想政治课,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培育,从而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李超老师同时表示,大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应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民法》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重大法律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民法基本原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
“民法教学中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主题发言
随后,王烁老师进行了“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论自信”的主题发言,结合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王烁老师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不同部门法的特殊性、趣味性和价值性,通过不同素材的挖掘,做好思政教育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刑法》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同外国刑法进行对比,重点讲好中国道路故事,在处理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治理方案,而不是简单照搬西方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问题,理解中国道路,确定中国方案,把握中国贡献。
“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论自信”主题发言
之后,余俊老师进行了“多维的知识产权,多面的课程思政”主题发言,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法概论》课程的特点,表示知识产权不仅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对应的课程思政也是多面向的,要努力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对应的专业课程当中,根据知识产权的特点,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 通过对国际与国内、企业与个人、不同法例法条的深入研究,挖掘出关于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自然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多维的知识产权,多面的课程思政”主题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代表张丽荣、黄晓丹、刘国菊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三位老师表示,文法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内容丰富、案例鲜活、方法多样,对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给出了很大的启发。本次发言的几位老师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做到了精确把握,利用法律专业知识背后的社会热点问题,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通过四个自信使学生得到启发,真正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通过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思政元素的挖掘,使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从而使两者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不断促进,最终达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点评,贾钢涛院长首先感谢了文法学院对本次会议的组织,肯定了文法学院在课程思政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并表示本次法学专业几位老师的分享用六个字总结为“做的实、讲得好”,内容呈现丰富完整,在思政元素挖掘、案例选择、教学设计、课堂呈现等方面的效果良好。贾钢涛院长特别提出,本次会议聚焦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二者共有思政元素,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不能将专业课讲成思政课,要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元素,处理好立德树人和协同育人的关系,从而完成育人的基本功能与职责。在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方面,贾钢涛院长提出,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嵌入要做到潜移默化,运用案例、问题、讨论等方式,做到专业理论与思政元素无缝对接,同时做到坚定理论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讲出学理、讲出哲理、讲出道理。贾钢涛院长最后表示,本次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希望文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今后继续加强线下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会议最后,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冯婕进行了总结发言,冯婕首先对贾钢涛院长的专业点评表示感谢,感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并对文法学院法学专业三位老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探索和付出表示肯定。同时对文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冯婕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使命要求,是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是为人之师的使命要求,要用仁爱之心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修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冯婕表示,课程思政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门学问,其具有专业的观点、依据、实证及逻辑推演,各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个人基本功建设,同时要做到凸显学科特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思政案例。最后,冯婕希望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持续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共同做好学科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有中国气势、讲好中国声音的思政课程,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出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