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文法学院召开《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研讨会

来源:文法学院发布时间:2022-01-23

  

《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研讨会

   

114日,文法学院召开《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研讨会。研讨会由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负责人,《写作与沟通》教学团队负责人薛长礼教授主持,来自文法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7名课程团队教师参加研讨会。

  

新文科建设启动以来,文法学院发挥学院优势,以课程建设推进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2019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开设了《写作与沟通》。作为学校的核心素质教育课程,《写作与沟通》倡导文文交叉、文理交叉,融合建设,课程师资团队由来自文法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组成,旨在从多学科、多主题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主动沟通意识。经过三年的探索,课程建设逐渐成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文法学院适时召开研讨会,主题集中于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究课程建设新举措,提高教学效果,申报一流课程。

  

薛长礼教授在发言中梳理了国内外知名院校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的历史和主要做法,结合北京化工大学写作与沟通能力学情分析,向课程团队成员分享了《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背景、教学内容和近三年的课程探索过程。经过探索性教学,课程形成了主题引导、小班制教学、规范性论文写作、阅读训练和一对一写作修改辅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反馈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高,收获大,教学效果优良。鉴于学生选课人数越来越多、主题需求多元化,《写作与沟通》应立足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现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设更多主题写作班。通过课程团队统一备课、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加强实验教学和教材建设,凝炼教学成果,将课程建设为一流金课。

  

材料学院于运花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文雅教授、机电工程学院范一强教授,信息学院袁洪芳教授、文法学院于颖副教授和张懿奕副教授结合课程建设目标与要求,进一步围绕学情分析、教学班学生组成、写作课主题选择、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单元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充分交流了心得体会。经过热烈讨论,大家达成了课程建设共识,明确课程主题选择以突出不同学科人文精神为主旨,授课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通过设置多个讨论、阅读、写作和沟通环节,构建以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为主题的课堂讨论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有效投入写作与沟通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育人目标。

  

《写作与沟通》首次开课       

  

 

                      供稿: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张懿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