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应邀在东区教学楼 106 为文法学院外语系全体教师做了题为“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外语教师的作用”的讲座。讲座由英语语言研究所冯江鸿博士主持,出席讲座的领导有文法学院的刘玲书记和教务处王一珉副处长。
讲座中,向明友教授首先指出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区别主要在于批判性思维,然后他引用大量的教学和研究实例解释了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是如何形成的。他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批判地看问题,形成批判思维,形成创新意识。这种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仅限于语言内部,而且可以应用到其他很多方面的探索。第二,他强调了教学与科研对于语言教师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他认为“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是肤浅的,没有教学依托的科研是空泛的”。语言教师不断地培养批判创新意识既是自身教学研究的需要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他对我国重点大学( 211 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此作出的改革性应对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评论,这对我校外语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此外,讲座中,向教授对于科学研究的目的、科学与人文的区别,语言研究现存的问题以及什么是素质等等话题与外语教师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整个讲座过程中,向教授幽默风趣、自然真诚的语言引发了教师们的阵阵笑声和共鸣。他笑谈科研的过程中教师领悟到原来科研并不神秘。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踏实做学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也感动、鼓舞了在座的教师。讲座后,向教授还与教师们做了长时间的互动交流,耐心地解答了大家的各种问题,沙龙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师们均感到受益匪浅,耳目一新。他亲切和蔼,发自内心的真诚使得每位教师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次讲座如一场及时雨,使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外语教师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科研与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它给外语教师培养创新人才带来了信心和目标,也使每一位教师做好准备为化大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文法学院外语系
201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