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知行论坛第3期成功举办

来源:文法学院发布时间:2020-12-21

20201217日晚,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公管知行论坛名家系列讲座第3期在东校区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孟天广以数字化国家能力与治理现代化——信息政治学的视角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文法学院副院长崔伟奇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公共管理系主任周艳玲教授主持论坛,公管系、法律系数十位教师及全校100余位学生参加论坛。

  

  

    

  

孟天广副院长从信息政治学在“国家内部”委托代理中的信息处理与反馈控制,以及“国家-社会关系”中的包容性制度等理论议题切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国家”、“赋能社会”并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孟天广副院长指出,现代国家治理框架中,“信息”已成为政策决策、偏好加总、社会沟通、政策评价、风险预警、舆论引导的核心机制。他提出因应数字时代的新型国家能力概念——数字化国家能力(Digital State Capacity),并从信息汲取、数据治理、循证决策、数字规制、回应服务、濡化传播等涉及政府内外部的六大能力予以系统建构。随后,孟天广副院长基于海量多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从数字化国家能力的权力演进、空间演进、评估指数等多维度,对我国目前的数字化国家能力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实证剖析和理论阐释。

  

孟天广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今年评估并发布的“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从组织机构、政策法规、治理能力、治理效果四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60多个三级指标综合评估了我国省级和地级市级数字政府建设情况,发现我国数字政府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上海、浙江、北京等省份较为超前,中西部省份系统性落后。最后,孟天广副院长从信息处理的行政机制与社群机制、国家内部能力与国家-社会基础设施性能力、数字统合主义与数字全能主义等重要理论视角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拓展对话。

  

   


  

 


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公共管理系董晓倩副教授基于传统正式制度和新型非正式制度的渠道划分类型,提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两种渠道对回应民情民意的联系与差别。她表示,随着数字化国家能力的持续推进,我们是否更该重视传统基于正式制度而建立的信访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因其在弱势群体救济、解决社会矛盾、回应民情民意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张皓副教授亦提出了政府数字化转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他指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公民个人的信息逐渐被政府和互联网巨头公司所掌控,在此背景下,我们究竟应如何处理和平衡其可能给公众个人隐私所带来的渗透和侵蚀?孟天广老师从信访系统现代救济角色的多渠道分流与应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立法与政策执行,以及数字普惠与数字鸿沟的制度全面性和时代适应性等角度,就在场师生所提出的问题予以详尽阐释与解答回应。

  

公共管理系主任周艳玲教授表示,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体现了精准化治理、精准化监管,孟天广老师则精准化地将我们带到了数字政府研究的世界前沿水平。有关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建构和指标体系,极大地拓宽了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视野和研究路向,北化公管人将沿着孟天广老师带给我们的学术启迪和前沿思考继续上下求索。讲座结束后,文法学院副院长崔伟奇教授向孟天广副院长赠予公管知行论坛纪念证书。

  

  

“公管知行论坛”是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科面向全校师生创办的学术交流平台。系列论坛的展开秉承“宏德博学”、“文以化育”理念,邀请国内行政学与政治学领域名家名师就学科经典与前沿议题进行学术报告,以分享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前沿方法,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学科在经验逻辑、机制策略等方面可能贡献的专业力量和知识积累。现正值国家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之年,公共管理专业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执行力,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组织“公管知行论坛”,提供了交流思想、砥砺新知的学术平台,将对我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效应。  

 

 

附主讲人简介

孟天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仲英青年学者,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访问学者。担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兼聘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平台执行主任、数据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兼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秘书长、中国信访大数据联盟副理事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府与政治、智能化社会治理、大数据与国家治理、计算社会科学等,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供稿:赵 

摄影:唐云霓

      王月莹